安平縣盛諾種植合作社
電 話:0318-8098104
傳 真:0318-7716645
手 機:13165555770
白山藥種植技術介紹 | |
發布時間:2014/1/23 15:59:56 點擊次數: | |
白山藥苗的選擇,土地的選擇對白山藥的成長至關重要,白山藥種植對土地要求極為嚴格,須是優質的白沙地,且連續種植不得超過2年,如果超過2年不僅對白山藥的外觀有影響,容易有黑頭現象,且對營養成份出有影響。白山藥苗的選擇維護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需要層層篩選,細心照料。只有優良的山藥苗才能長出優質的白山藥。 現將山藥栽培要點簡單介紹一下:
(一)地盤選擇: 選擇地勢高燥、排水優越、土層深沉、松軟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,要求上下土質一致,如基層有較薄的粘重土層,挖溝時挖去,也可栽種。山藥不克不及輪作,普通應隔2年輪作1次。
(二)開溝整地 長根種類按行距1m,在田間挖南北向深溝,溝寬28~30cm,深140cm。挖時將上基層土辨別堆放在溝的兩側,溝底20cm的沙土當場挖翻樓碎。經晾曬幾天后,先將底層土耬平踩實,再辨別填入基層土、上層土,每填20cm耬平踩實1次,要拾凈一切瓦礫雜物。為便于開溝,普通都是先隔行開挖,待填平半條溝后,再開挖剩下的半條溝。
(三)種塊處置 在栽種前20~25d選契合所栽種類特征的無病塊根上端較硬的根頭作種,將其下端斷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,然后放太陽下曬幾天,以殺菌和促進抽芽。用根頭繁衍不克不及擴展栽種面積,若要添加繁衍系數,必需將塊根割斷繁衍。即選長1m左右,橫徑2.5~4.5cm的較細塊根,切分紅15~20cm長的若干小段,并用毛筆標志上、下端,然后將每個斷面蘸石灰,橫放太陽下曬種,不斷曬到段頭有細裂痕為止。曬種期要輕拿輕放,以防擦傷。還要做好防風、防雨和防霜凍任務。
(四)栽種 在本地氣溫上升到12℃以上,地溫不變到達10℃以上時栽種。華北地域多在4下旬,長江流域多在4月上、中旬,華南地域則在3~4月。栽種前要在大田四周挖深圍溝,深達1m左右,寬0.6~0.8m,并與外溝相通。田長超越20m的還要加開腰溝,以包管多旱季節敏捷排水。然后在栽種行中心拉繩,按行距1m沿繩開淺溝,深5.6cm,在溝頂用10~12cm粗的鋼筋棍按株距20cm一一打洞,深化松土層底部。將種白山藥的上端順溝走向橫放在洞口上,以指導重生的塊根垂直下伸,發展粗細平均,到達出口和收買的規范。排放好一溝后,隨即覆土起壟,壟高10cm。
(五)施足基肥:下種后到出苗前,將栽種溝兩側行間泥土深翻20~30cm,施入基肥。有機肥和無機肥要共同施用,施腐熟廄肥或糞肥2000~4000kg/667m2,外加尿素20~25kg,過磷酸鈣15kg,硫酸鉀25~35kg,并與翻土充沛夾雜。
(六)田間治理
1.支架引蔓:白山藥一出苗就要實時搭支架引蔓向上發展,普通用細竹竿或樹枝插搭人字架,架高以2~2.5m為宜。如因資料所限,至少也要高達1.5m。支架要安插結實,避免被臺風吹倒。
2.中耕填土:發展前期應勤中耕除草,普通每隔半月進行1次,直到莖蔓已上半架為止,今后鏟除雜草。要將架外的行間泥土挖起一局部填到架熟行間,使架內構成高畦,架外行間構成深20cm、寬30cm的畦溝,以便旱季排水。3.追肥:在莖蔓已上半架時追施1次,依據植株長勢施尿素10~15kg/667m2。旺苗偏少,弱苗偏多,以求全田均衡開展。今后在莖蔓滿架時,若有黃瘦脫力景象,可再追施1次。
4.澆灌排水:山藥為耐旱作物,但為求豐登,也要恰當澆水。普通在第1次追肥前后,如遇亢旱不雨,泥土充沛發白,應輕澆1―2次,至泥土表層潤濕即可。今后到夏秋之交,如遇干旱酷熱天色繼續1周以上,也要早晨澆涼水抗旱。白山藥更怕澇,多旱季節要實時清溝排水,到達田無積水。
|
|
下一篇:白山藥營養價值及常用做法 | |
上一篇:安平縣政協調研白山藥特色種植產業 | |